关于雪中花朵的诗句,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:
一、 梅花与雪的对比
"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"
卢梅坡《雪梅·其一》以精妙对比,赞颂梅花的香气胜过雪花。
"故作小红桃杏色,尚余孤瘦雪霜姿"
苏轼《红梅》描绘梅花虽带桃杏之色,却仍保持孤傲雪霜的姿态。
"雪却输梅一段香"
同样出自卢梅坡,强调雪的洁白无香与梅花的暗香浮动形成鲜明对比。
二、 雪中梅花的具体意象
"柳垂江上影,梅谢雪中枝"
晏几道《临江仙》通过柳影与梅枝的意象,展现雪后江景的静谧美感。
"闻道梅花坼晓风,雪堆遍满四山中"
陆游《梅花绝句·其一》以夸张手法表现梅花在雪中的壮阔景象。
"疏枝横玉瘦,小萼点珠光"
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通过细腻笔触刻画雪中梅花的清冷与高洁。
三、 雪中花的动态美感
"雪花全似梅花萼,细看不是雪无香"
王旭《踏莎行·雪中看梅花》以拟人手法,将雪花比作梅花的萼片。
"东风恶,雪花乱舞穿帘幕"
杨冠卿《菩萨蛮·梅雪》通过动态描写,展现雪花纷飞时的灵动与寒意。
四、 其他相关诗句
"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"(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)虽未直接写雪中花,但以梨花喻雪花,意境深远。
"雪压竹枝低复举,风传阁道马蹄回"(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)通过雪压竹枝的意象,暗示风雪交加的严寒。
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雪中花朵的清冷、孤傲与美感,既有具象描绘,也有抽象意境,共同构成中华诗词中独特的雪景美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