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困乏不堪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为pí fá bù kān,指因过度疲劳而无法忍受的状态。具体解析如下:
一、基本含义
核心词义:形容极度疲乏,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。
补充说明:常与“筋疲力竭”“精疲力竭”等成语连用,强调身体或精神上的极度消耗。
二、用法与结构
语法功能:可作谓语、定语或状语,例如:
作谓语:他连续工作24小时,困乏不堪地靠在椅背上;
作定语:经过一天的奔波,她显得格外困乏不堪;
作状语:困乏不堪地走完山路,他终于到达了目的地。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,既不带有褒义也不带有贬义,仅描述客观状态。
三、典型出处
该成语出自明代施耐庵的《水浒传》第十回(刘操南注音):“犯人一上梃棍,坐卧不得,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,弄得疲惫不堪。”(注:《水浒传》中应为“疲惫不堪”,“疲乏不堪”为误写)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筋疲力尽、精疲力竭、疲惫不堪;
反义词:精神抖擞、生龙活虎、生气勃勃。
五、使用示例
1. 长时间熬夜后,他感到 困乏不堪,连早餐都吃不下;
2. 运动员在激烈比赛中体力透支,最终 疲惫不堪地倒地;
3. 经过数小时高强度工作,团队成员个个 困乏不堪,需立即休息。
综上,“困乏不堪”精准表达了因过度疲劳导致的身体或精神极限状态,是汉语中描述极端疲劳的常用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