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言四句诗的格律要求主要体现在声律、韵律和对仗三个方面,具体规则如下:
一、声律(平仄规律)
基本句式 - 平起仄收:平平仄仄平平仄
- 仄起仄收:仄仄平平平仄仄
- 平起平收:平平仄仄仄平平
- 仄起平收:仄仄平平仄仄平
- 五言七言同理,但七言第三字、五言第五字必须用平声(古体诗规则)。
特殊规则
- 孤平: 三字脚前节(如“仄仄平平平”)不可用仄声,否则需用平声补偿。 - 拗救
二、韵律(押韵规则)
押韵要求 - 全首通押一平声韵,第二、四、六、八句押韵,首句可押可不押。
- 部分作品采用仄声韵,属古体诗范畴。
对仗要求
- 颔联(第二联)和颈联(第三联)必须对仗,即上下句字词相对、平仄相协。
三、对仗(黏对规则)
基本规则
- 颔联出句与颈联对句需平仄相对(如“平平仄仄平”对“仄仄平平平”)。
- 若首联出句押韵,则第二联出句必须不押韵。
变体形式
- 小律:仅二、四联对仗,或一二、二三联对仗。
示例分析
以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为例:
```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```
声律: 平起仄收,符合五言律诗格式。 韵律
对仗:第二联“黄河入海流”与第三联“更上一层楼”对仗工整。
总结
七言四句诗的格律通过声律、韵律和对仗的有机结合,形成严谨的节奏和美感。掌握这些规则需结合具体诗体(如五言律诗、七言绝句)进行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