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春季
"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" 王安石《泊船瓜舟》,以春风拂面的细腻笔触表达思乡情怀。
"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"
朱熹《春日》,通过色彩描绘展现春日生机。
"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"
贺知章《咏柳》,以比喻手法赞颂春风的创造力。
"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"
孟浩然《春晓》,以质朴语言表现春日清晨的静谧。
二、夏季
"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"
杨万里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,通过色彩对比展现荷花盛景。
"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"
杨万里《小池》,以动态画面表现初夏生机。
"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"
高骈《山亭夏日》,通过景物交融体现夏日清凉。
"黑云翻墨未遮山,白雨跳珠乱入船。"
苏轼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,以夸张手法描绘暴雨。
三、秋季
"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"
王勃《滕王阁序》,以宏大视角展现秋日壮阔。
"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"
李商隐《秋夕》,通过冷色调营造孤寂氛围。
"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"
刘禹锡《望洞庭》,以静谧画面表现秋夜湖光。
"红藕香残玉簟秋,轻解罗裳露为霜。"
李清照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,通过嗅觉与触觉结合渲染秋意。
四、冬季
"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"
高适《别董大》,以边塞风光表现冬季苍凉。
"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"
王安石《梅花》,以孤寂意象象征坚韧品格。
"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"
贺知章《咏柳》,虽为春诗,但常被借喻冬雪。
"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"
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,以春花喻冬雪,意境壮美。
补充说明
春季诗句侧重生机与希望,如杜甫《春望》的忧国情怀与孟郊《游子吟》的母爱;
夏季多表现热烈与活力,如杨万里《小池》的细腻观察与苏轼的豪放笔触;
秋季常蕴含哲思与寂寥,如王维《鸟鸣涧》的禅意与王勃《滕王阁序》的壮阔;
冬季则以冷峻与坚韧为主,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的边塞悲壮与王安石《梅花》的隐士风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