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原指古代百姓用竹制或木制的“箪”盛饭、用葫芦或金属壶盛汤来欢迎军队,现多用来形容军队受到民众的热烈拥护和欢迎。
详细解析:
成语含义 - 字面意思:
用箪装饭、壶装汤迎接军队。 - 引申含义:比喻人民对正义之师的热烈欢迎和支持。
出处 该成语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,原文为:“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岂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”(孟子以燕国百姓用箪食壶浆欢迎齐军为例,说明百姓迎军是出于对水深火热生活的逃避,而非真心拥护。)。
历史典故
- 齐桓公伐燕: 春秋时期,齐桓公率军攻打燕国,燕民以箪食壶浆迎接,齐宣王曾以此劝谏齐桓公不可残害百姓。 - 八路军抗战
使用要点 -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正义之师或受民众爱戴的军队,带有褒义色彩。 - 在句子中可作状语,如“义军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”,强调欢迎的主动性。
相关近义词
- 箪食壶浆: 同义成语,出自同一典故。 - 众望所归
通过以上分析,可见“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”不仅是描述军事场景的成语,更蕴含了民众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,是中华文化中“民本思想”的典型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