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以为然”是一个贬义词,其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词义
核心含义:不认为是对的,表示不同意或否定。
情感色彩:通常带有轻蔑或不服气的意味,暗示对他人观点或行为的贬低。
二、用法与出处
结构解析 - “不以为然”中,“然”指“正确、对”,整个成语通过双重否定表达强烈否定态度。
典型出处
- 宋·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(执政者不认同其建议)
-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,很不以为然。”(苏代对言论表示轻蔑)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 不敢苟同(表示谨慎同意) 嗤之以鼻(更强调蔑视) 反义词
言语极是(完全同意)
首肯心折(高度认可)。
四、使用注意
该词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含轻蔑成分,例如:“他对科学理论不以为然”可能仅表达客观质疑,而“他轻视传统观念,对权威不以为然”则明显带有贬义。
综上,“不以为然”主要表达对观点或行为的否定与轻视,属于贬义词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