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提到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的俄罗斯民间故事,尤其是丹柯掏心照路的情节,主要具有以下表达作用:
象征手法
丹柯掏心作为“火炬”的意象,象征巴金对文学的奉献精神。他愿以生命为代价照亮读者前行的道路,体现了其“把心交给读者”的信念。
人格写照
通过引用丹柯的自我牺牲精神,作者突显巴金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社会责任的态度,展现了他“用心用生命写作、做人”的人格魅力。
理想主义的延伸
丹柯的牺牲不仅是个体英雄主义,更隐喻巴金对人类命运的关怀。他希望通过文学驱逐黑暗、呼唤光明,呼应其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历史责任感
巴金晚年通过《随想录》等作品反思历史,丹柯的意象也隐含对历史教训的铭记,体现其避免历史重演的使命感。
综上,这一情节既是巴金个人精神的具象化表达,也与其文学理念和历史使命紧密相关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