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探索网-带你全面了解汽车知识

汽车探索网-带你全面了解汽车知识

敏而好学

59

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中的典故,原文为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”(《论语》第五篇)该典故通过孔子的解释,阐述了谦虚好学的重要性。

典故背景

孔圉的谥号争议

卫国大夫孔圉去世后,国君因其谦虚好学的精神,赐予其“文公”谥号。孔子的弟子子贡认为孔圉虽才华横溢,但地位和学问均不如自己,质疑为何授予如此高的称号。

孔子的解释

孔子回应道:孔圉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,即他不仅聪敏且勤奋好学,还虚心向地位或学问较低的人请教,这种品质正是“文”的体现。孔子的解释强调,真正的智慧在于求知若渴的态度,而非仅限于身份地位。

启示与意义

教育理念:

孔子的解释打破了“师道尊严”的传统观念,倡导打破知识壁垒,强调学习应面向所有人。

人格典范:孔圉的谦逊态度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,体现了儒家“仁德”思想中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实践价值。

该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,成为谦虚好学的代名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