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2021年教师在“双减”政策背景下的发言材料,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:
一、政策背景与意义
“双减”政策是党中央、国务院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促进教育公平而推出的重大决策,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,推动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。政策强调通过优化教学设计、提升课堂效率、完善作业管理等方式,实现减负与质量的平衡。
二、课堂教学效率提升
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优化教学设计,实现知识储备丰富、能力训练到位的课堂目标,确保学生在40分钟内获得高效学习体验。例如,采用情境创设、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。
精细作业设计
减少重复性、惩罚性作业,分层布置作业内容,突出重点,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例如,设计综合性实践作业(如科学实验、社会调查)替代传统书面作业。
三、作业管理优化
总量与质量并重
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,小学一、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,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通过听、说、读等综合实践作业巩固课堂知识。
作业形式创新
增加探究性、跨学科作业,如数学应用题、美术创作等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。
四、课后服务拓展
丰富服务内容
开展体育、阅读、艺术、劳动教育等课后服务,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,缓解家长接送压力。例如,组织篮球、绘画、科学实验等兴趣小组。
个性化服务机制
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提供定制化服务,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资源。
五、家校协同育人
加强沟通与合作
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,指导家长科学安排孩子课余时间,形成家校教育合力。例如,通过家长会、家访等形式共同关注学生发展。
培养自主学习能力
引导学生养成自律性,学会合理规划时间,通过预习、复习、自主探究等方式提升学习效率。
六、政策实施建议
避免“一刀切”: 根据学校特色和学情制定个性化方案,发挥优势学科和课程资源。 完善评价体系
加强教师培训:通过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,适应新政策要求。
通过以上措施,教师可在“双减”背景下实现减负与质量的协同提升,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