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学森回国后,通过以下关键举措推动导弹和火箭技术的研究与发展:
一、组建科研机构与团队
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钱学森回国后,与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,并担任首任所长。
领导国防工业建设
主持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,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(中国首个火箭、导弹研究机构)首任院长。
二、制定技术规划与战略
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》
1956年初,钱学森向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提交该意见书,提出发展导弹事业的远景规划。
“两弹结合”试验
主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“两弹结合”试验,推动中国成为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。
三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
自动控制技术
钱学森指出导弹研制中,自动控制是核心问题。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这一难题,奠定中国导弹技术的基础。
工程控制论与系统学
创立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,为导弹、航天器的精确控制提供理论支持。
四、推动产业化与工程化
建立科研体系
在东北地区参观学习后,钱学森推动建立覆盖科研、生产、试验的完整体系。
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
通过“导师制”培养年轻科学家,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,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五、取得重大成果
技术突破: 1964年10月16日,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;1967年6月17日,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。 系统建设
六、国际影响与荣誉
钱学森的回国与贡献,使中国导弹、航天技术跻身世界前列,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“火箭之王”。
其理论成果(如“卡门-钱近似”)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,推动全球航天技术进步。
通过以上措施,钱学森不仅推动了中国导弹、火箭技术的突破,还奠定了现代航天工业体系的基础,对国防和科技发展具有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