碘-125粒子的物理特性可总结如下:
一、基本组成与结构
放射性同位素属性 碘-125(^125I)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,其原子序数为53,质量数为125,半衰期约为59.4天。 它通过衰变过程释放低剂量的γ射线,用于肿瘤的近距离治疗。
物理形态与封装
粒子以微米级金属棒形式存在,直径约4.5毫米,内部包裹碘-125,外部由钛合金封闭,确保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,符合绿色医疗要求。
二、射线特性与作用机制
射线类型与能量
释放的γ射线属于低能电磁辐射,能量较低但穿透力较弱,能有效聚焦于肿瘤组织。 与传统放疗相比,碘-125的γ射线释放更均匀且持续,可实现更高剂量密度。
治疗原理
- 直接损伤: γ射线通过电离作用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; - 间接损伤
三、临床应用特点
精准性 通过CT、超声等影像设备引导植入,定位精度高,可精准覆盖肿瘤及周围组织。 治疗半径约1.0cm,有效穿透深度1.7cm,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干扰。
优势与风险
- 优势: 副作用小(无需大剂量化疗)、成本较低、适合无法手术或放疗的患者; - 风险
四、其他特性
衰变产物:衰变后生成碘-124和β射线,但β射线穿透力较弱,不会增加额外损伤。- 临床适应症:主要用于前列腺癌、脑肿瘤等难治性肿瘤,也可用于其他实体瘤。
综上,碘-125粒子凭借其放射性特性、精准植入技术及低副作用,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