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体现汉字特点的歇后语,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常见的谐音歇后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一、谐音歇后语(教材重点)
照旧(舅):
太阳和月亮每天东升西落,不会改变方向,因此“照旧”谐音“舅”
无(吴)用:
本义指没有用处,谐音“吴用”(《水浒传》人物名)
净是输(书):
赌博或比赛总是失败,谐音“书”
开动(冻)了:
机器或身体开始运作,谐音“冻”
有言(盐)在先:
说话算数,谐音“盐”
名(鸣)声在外:
名声传播得很远,谐音“鸣”
二、字形结构歇后语
画时圆,写时方:
太阳画出来是圆形,写在纸上变成方形
四座山来山对山,四个川来川对川:
四个“山”字组合成“田”
一点一横长,两点一横长:
描述“立”字的笔画特点
有人不是我,有马飞跑过,有水能养鱼,有土庄稼活:
谜底为“也”
画的是一个人(亻)靠在树(木)旁:
组合成“休”
三、谐音双关歇后语
梁山泊的军师——无(误)用:
谐音“误用”
十八摸——摸不着头脑:
谐音“莫”
书生拜佛——求经(求静):
谐音“静”
四、趣味歇后语
诸葛亮草船借箭——满载而归:
谐音“满载而‘趣’归”
关公赴会——单刀直入:
谐音“单刀直‘趣’入”
张飞穿针——大眼瞪小眼:
谐音“大眼瞪小‘趣’眼”
这些歇后语通过谐音、字形拆解等方式,巧妙地展现了汉字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,适合五年级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思维训练。建议结合教材中的字谜和故事,帮助学生理解歇后语的构成规律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