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李白(701-762)
性格:豪迈奔放、浪漫主义诗人,怀才不遇,追求自由与理想。
特点:诗风雄奇飘逸,常运用夸张、比喻等手法,被贺知章誉为“谪仙人”。
二、杜甫(712-770)
性格:忧国忧民、沉郁顿挫,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。
特点:诗作被称为“诗史”,反映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,被尊为“诗圣”。
三、白居易(772-846)
性格:平易近人、关注民生,兼具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。
特点:倡导新乐府运动,语言通俗易懂,代表作品有《琵琶行》《长恨歌》等。
四、王维(701-761)
性格:淡泊名利、隐逸山林,诗画双绝。
特点:山水田园诗代表,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,被称“诗佛”。
五、刘禹锡(772-842)
性格:豁达乐观、善于反思,具有历史穿透力。
特点:诗中常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国运衰微的感慨,代表作有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。
六、李商隐(约813-约858)
性格:敏感细腻、隐晦含蓄,情感与理想交织。
特点:诗风朦胧迷离,象征手法独特,留有诸多解读空间。
七、苏轼(1037-1101)
性格:旷达洒脱、哲理深邃,屡遭贬谪仍保持乐观。
特点:开创豪放词风,代表作包括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《定风波》等。
八、陆游(1125-1210)
性格:悲愤慷慨、爱国执着,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。
特点:词作充满抗金壮志,如《示儿》展现临终嘱托。
九、辛弃疾(1140-1207)
性格:文武双全、激昂悲愤,兼具爱国情怀与文学造诣。
特点:以豪放词表达抗金理想,代表作有《青玉案·元夕》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。
十、李清照(1084-1155)
性格:婉约细腻、坚韧不屈,经历国破家亡后的沉郁转变。
特点:前期词风清新明快,后期因战乱转为沉郁悲怆,如《声声慢》《一剪梅》。
以上总结综合了诗人作品中的语言风格、主题思想及人生境遇,部分描述可能存在交叉关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