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朝朝暮暮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原指每天早晚的时光,现多用于比喻从早到晚持续不断的状态或情感。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含义
字面意义 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,形容时间上的持续性和规律性。
引申意义
可比喻事物发展的持续状态,如爱情、友情、亲情等情感的永恒性,或工作、学习等日常活动的单调重复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《高唐赋》:“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原指云气在阳台下的变化,后借喻男女情感的缠绵不绝。
三、用法与示例
时间状语
可作时间状语,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断,如:
> 朝朝暮暮思念故乡。
情感表达
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情感的执着,如:
> 但愿我的歌声能陪伴你们朝朝暮暮。
生活状态
形容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充实,如:
> 朝朝暮暮,柴米油盐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 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、夜以继日。- 反义词
五、结构与音韵
结构:联合式成语,四个字均作谓语。- 音韵:平仄平仄,节奏感强。
综上,“朝朝暮暮”通过时间上的循环往复,传递出对永恒、坚持或平淡生活的感悟,是汉语中表达时间持续性的经典词汇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