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籁之音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:
一、本义:自然界的声响
指自然界中蕴含的和谐声音,如风声、鸟鸣、流水声等,这些声音被赋予“天籁”之称,象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。例如:
“天籁无声”(形容极为静谧的自然状态)
“鼓角凌天籁,关山倚月轮”(古诗中用以赞颂音乐与自然的交融)
二、引申义:诗文或音乐的自然美感
指文学作品或音乐创作中,通过质朴语言或音律自然呈现的美感,类似“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”。例如:
后世称不加雕琢的诗歌为“天籁”
用于形容音乐时,强调其超越凡俗的纯净与和谐
三、文化内涵
在传统文化中,“天籁”与“地籁”(如土埙)、“人籁”(如琴瑟)并称“三音”,其中天籁被视为音乐的最高境界。这种分类体现了古人对声音美学的理解,即自然之声最能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。
综上,“天籁之音”既可用于描绘自然界的悦耳声响,也可用于赞颂艺术作品中的自然美感,其核心在于“自然”与“和谐”的结合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