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出自《岳阳楼记》,其完整表述为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;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” 这句话凝聚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政治理想,被后世誉为“千古名句”,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座右铭。
一、核心思想解析
忧国忧民的担当
该句开篇即提出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,强调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,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博大胸怀。这种思想源于范仲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,如他在任期间推行新政、抵御外敌的实践。
超脱物欲的境界
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则进一步阐释了其人格境界,主张不因外物好坏或个人得失而改变内心,保持平和心态。这种修养观使他在政治生涯中始终坚守原则。
二、历史影响
政治实践的体现
范仲淹一生致力于“安内靖外”,如镇守西北边疆、推行庆历新政等,其行动正是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具体实践。
文化价值的升华
该句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取向,更成为现代社会公民道德的重要准则,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奋斗。
三、相关名句补充
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
与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呼应,强调无论身处何种地位,都应心系天下。
“安内靖外,以治国家,以兴利民”
出自《岳阳楼记》,体现其治国理念中平衡内政与外交的智慧。
范仲淹的这句名言,如《岳阳楼记》整体,既是个人品德的写照,也是中华文化中“家国情怀”的典型代表,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