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江革背母逃难
东汉齐国临淄人江革,少年丧父后以孝行著称。战乱中,他背着年迈的母亲逃难,遭遇匪盗时谎称母亲年迈无人奉养,感动匪盗饶命。后迁居江苏下邳,以雇工身份供养母亲,生活贫寒却始终坚守孝道,明帝、章帝时均被推举为贤良方正。
二、陆绩怀橘遗亲
三国吴国陆绩,六岁随父见袁术,袁术赠橘子。陆绩临行时将橘子藏起,称要带回家给母亲品尝,展现幼年便懂孝顺。成年后,他成为博学学者,著有《浑天图》《太玄经注》。
三、黄香扇枕温衾
东汉江夏人黄香,九岁丧母后,酷暑为父亲扇凉枕席,严冬用身体温暖被褥,被赞“天下无双,江夏黄童”。安帝时任魏郡太守,赈济灾民,著有《九宫赋》等经典。
四、曾参杀猪教子
春秋时期鲁国人曾参,家贫时曾为母亲咬指唤子。后成为孔子的得意弟子,提出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著述《大学》《孝经》,被尊为“宗圣”。
五、子路负米求粮
春秋鲁国人子路,家贫常食野菜,父母想吃米饭时,他翻山越岭背米回家,行程数十里。邻居称他为“勇敢孝顺”,其事迹被《论语》记载。
六、汉文帝亲尝汤药
汉文帝刘恒,母亲薄太后患病期间,他常夜以继日侍奉,亲自尝药以确保安全。其仁孝之道被孟子以“寸草心报三春晖”形容。
七、黄庭坚涤亲溺器
北宋分宁人黄庭坚,虽居高位却每天为母亲洗涤夜壶,未尝一日懈怠,体现至亲无间的孝道。
八、王祥卧冰求鲤
王祥继母欲食鲤鱼,他寒冬卧冰求鲤,冰融后得鲤鱼救母。后任大司农、太尉,推行仁政。
九、崔山南乳姑不怠
唐代崔山南,曾祖母年老失齿,他以乳汁哺养老婆数年。后为官时遵从遗训,孝敬祖母,被赞“山南”。
十、闻雷泣墓
魏晋王裒,父亲被害后隐居不仕,每逢雷声便到母亲坟前祭拜,读《蓼莪》时悲从中来。
这些故事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父母的感恩与孝道,既有具体行为描写,也有精神传承。如黄香、曾参等人的事迹被儒家经典收录,成为后世道德教育的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