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,“粗糙”是一个常用词语,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:
一、基本含义
形容物体表面特征 指物体表面不光滑、有毛刺或质地不精细,例如:“木质粗糙”“衣服料子很好,就是做工粗糙了”。
形容行为或工作态度
表示做事草率、不细致,如:“办事粗糙”“审查工作太粗糙了”。
性格特征
形容人性格粗暴、不注重细节,例如:“他性格粗糙,人缘不好”。
二、词语出处
该词出自清代刘献廷的《广阳杂记》卷三:“通天塔,即自鸣钟也……制造粗糙,聊具其形耳,小用即坏矣。” 这句话说明了早期自鸣钟因工艺粗糙,仅能作装饰,无法承受实际使用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 粗陋、粗犷、毛糙、草率。 反义词
四、典型用法示例
描写自然现象:
“雨后的石头表面被冲刷得粗糙不平。”
描写人物特征:
“老张的皮肤粗糙,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结果。”
描写工艺水平:
“这件陶瓷制品工艺粗糙,边缘未打磨光滑。”
通过以上分析,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初步掌握“粗糙”一词的多种用法,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