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任重道远,道阻且长”是一句富含哲理的古语,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:
一、字面与出处
“任重道远”的含义 - “任重”:
指责任重大,常与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结合使用,强调士人应具备的担当精神。
- “道远”:表示前行的道路漫长且充满未知,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目标的远大与实现过程的艰辛。
“道阻且长”的出处 - 该词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,原文为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强调士人需以仁为己任,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。
二、深层内涵
责任与担当
- 强调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责任,倡导以仁爱之心服务社会,体现了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想。
坚持与信念
- 通过“行则将至”的呼应,传递出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”的积极信念,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毅力,终将抵达目标。
时代价值
- 在现代语境中,该句被广泛用于激励奋斗,既可用于个人成长(如职业发展、学业追求),也可用于社会现象的批判(如依法治宠、社会治理)。
三、相关拓展
反差对比: 与“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”(《荀子·修身》)呼应,形成完整表述,强调持续努力与希望的关联。 现实意义
综上,该句通过简洁的语言,既阐述了个人修养的要求,又蕴含了社会实践的智慧,是中华文化中激励人心的经典范式。